居家智能系统可以有多种分类形式,依据其体系结构为特征进行划分,比较常见。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以下几类不同结构形式的系统类型:
1.拼凑型(功能间无关联的孤立)控制系统
各个功能子系统独立设计、自主工作。例如安防系统、灯光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之间互不相连,不能交换数据;
这类系统的缺点是:各子系统不能相互协调,统一控制,网络的潜能与优势未能开发。
(注:这是将原有各独立系统简单堆砌在一起的方式,严格意义上讲,不符合居家智能系统的含义,属于自动控制范畴。)
2.主机式集中控制系统:
在住宅内安装一台“智能控制中心”,它可以是一台普通计算机、嵌入式或者单片计算机系统。
一般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从控制中心引出多种控制与数据线,连接到住宅中所有需要实施控制或者获取数据的监控节点,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使用标准模拟信号(4~20mA、0~5V等)传输现场信息。每个监控节点不安排任何数据处理能力,只是单纯地完成对继电开关控制(例如控制灯光或电源),或者采集无源的数据(例如门磁开关信号)。系统的逻辑关系固定在主控制器上,有的可以通过软件修改。添加新设备需修改主控制器(见图表2)。
3.分级集中控制系统
是前一类型的扩展,同样也采用在住宅内安装一台“智能控制中心”,星形拓扑结构。如果现场采集量较大,通常在中央控制单元和现场设备之间加入现场级的控制单元(PLC,单片机等),现场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使用RS-232。
2016年以来,智能家居出现的频次明显降低。在本站看来,既有直播、VR成为行业新热点后,媒体报道和关注度转移的外部因素。但是,更多的是从智能家居行业自身找原因。
首先,智能家居概念被过度消费。热炒的智能家居让用户的期望值大大提升,但是,当用户没用真正看到满意的产品时,难免感到失望,狼来了的故事绝对不能讲第三遍。
其次,资本的“煽风点火”。智能家居热度的快速上升,除了谷歌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之外,资本快钱的大量涌入成为市场的幕后推手,造成行业整体浮躁。但是,资本讲究回报,相比国外注重长线投资,中国的资本则希望短期获利,催生智能家居行业泡沫。
再次,以智能硬件为切入点,智能家居获得极高的关注,但是产品体验差强人意,绝大多数智能硬件的体验太复杂,需要借助手机App操作,并没有解决痛点需求,甚至大都是智能家居YY出来的伪需求。
最后,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当前,无论是后起的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的海尔、美的灯家居家电企业,甚至是房地产商都在向智能家居靠拢,无一例外各自为战,打造自己的生态圈。彼此之间不够开放,缺乏统一标准,成为智能家居发展的壁垒。
不过,在智能家居行业没有规范和成熟之前,需要修炼内功,就像VR技术积蓄了很多年,直到今天才得到爆发,智能家居的一时沉寂对行业来说是个好事儿。为什么?
第一,看行未来,热度降低只是暂时。智能家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进步,人们对高效、便捷的生活追求并没有止步,无论是传统家居的智能化延伸,还是智能家居颠覆式创新,这个市场的巨大价值还没有被真正激发。
第二,挤出资本泡沫,回归企业本源。资本热钱出走,留给企业提供更多技术积累,产品打磨和用户需求调研的时间,而不是盲目推出粗制滥造的智能硬件,最后沦为玩具。实际上,资本界对好项目并不存在寒冬,好产品才是王道。
第三,潜心做好技术储备。任何行业的大爆发一定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智能家居行业除了硬件设计和制造之外,物联网技术,家居控制系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都需要加速布局。技术是长线投资,需要积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布局和研发,更需要静下心来,避免被资本干扰。
智能手机中的华为就是一个例证。华为推出智能手机品牌的时间晚于小米,但是,几年内一举超过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的国际化代表,其背后的关键因素是华为在手机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甚至开始向苹果和三星收专利费。
第四,大企业带头,小企业跟进。智能家居产业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不是靠一两款产品就能爆发,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平台、服务、硬件、控制系统、行业标准等综合因素。前面有海尔、美的等在内的大企业持续推进,通过推出智能家居开放平台,持续不断的推进,也有诸多硬件创业公司,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公司紧跟其后。
第五,政策支持,日前,中关村制造大街正式落户“宇宙中心”五道口,与中关村创业大街遥相呼应,围绕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产业链资源、专家资源将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服务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为提升和落地智能制造摇旗呐喊。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加紧制订中国的智能家居标准,规范国内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目前,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的产业基础服务已经逐步完备,包括产品设计,工业制造,创业加速和专业投资孵化等。
深圳市艾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致力于研发生产智能家居和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http://www.atsmartlife.com/